北歐晃晃尋寶故事

遇見某一部分的Niels Vodder — 上篇

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2018年,VG Living前往北京丹麥文化中心辦展覽,展覽人潮來來回回,Eric不斷地跟大家一遍又一遍介紹著手邊的椅子,從酋長椅到45號椅,每個有名的故事對Eric來說都是日常反射的話語。直到一張歐洲臉孔停下腳步,用一口流利的中文稱讚Eric的專業,令人感受到反差之餘,說出的身世背景,瞬間讓世界變得好小好小。

Niels Vodder當年在工坊裡的樣子,而他身後的器具造就了一件件的經典

在花園裡,Eric與Niels Vodder孫子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和小孩愉快地曬著太陽聊天,聊他們共同景仰的那個人——Niels Vodder

眼前這位在中國擔任EMBA教授的男子的親姐姐是Niels Vodder孫子的第一任妻子。是的,穿越了幾千公里,聽起來很遙遠的那些事情,在這碰面的一瞬間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口中真切的日常。

 

看著老資料與從前的照片,彷彿一道道時光隧道入口。他們討論當年的設計、價格也討論老照片裡的場景,Eric的尋寶路上處處是意想不到的遇見

再次抵達丹麥的Eric有了新的拜訪地點,除了以前固定前去尋寶的工坊、小店和當地人家,這次他走進了Niels Vodder孫子家。在這裡看著一張張老照片,對比上一直以來對這些傢俱的研究,真切的感覺彷彿找回失散多年的爺爺。在這裡看見了當初蓋在每件傢俱上永遠深刻的認證。在這裡聽到關於Niels Vodder所有的故事都不是傳聞,因為眼前分享的人,某一部份就是Niels Vodder,他們留著共同的血脈。

 

陳舊展覽目錄上的45號椅、酋長椅、46號椅

幾個人圍著桌子,手裡捧著的資料文件,不只熬過歲月的更迭,也是那場工坊大火的倖存者。當年Niels Vodder的工坊發生了一場大火,所有經典幾乎付之一炬,留下的資料從展覽資料到價目表,還有照片文件變得彌足珍貴,好好在家人的保護底下,才能被Eric遇見。不只是文件,當年的骨架,也在大火之後分散到各個家族裡,在市場上很難尋找,有的得到妥善照護,有的跟著遠親一起斷了音訊。

不只是資料與從前Niels Vodder使用過的文件,這趟尋寶之旅更是親手拿到當年工坊使用的火印,不同時期的三種款式都完整收藏在孫子家中。

 

多少人能親眼看見當年Niels Vodder的護照,除了他的後代,Eric有幸成為其中一人

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傢俱上也印著這些印記,證明他們來自同樣的工坊,透過這裡工匠們一雙雙手完美打照,把當年的團隊合作與匠人精神也好好保存在三只火印的見證下。


上圖:Tommy手上火印蓋在傢俱上的樣子

下圖:Niels Vodder孫子手上拿的另一款火印樣子

 

Niels Vodder與黃金拍黨Finn Juhl,一起創造了北歐家俱的盛世。當年不過二十幾歲的小伙子,現在成為孫子口中的美好,成為Eric一直尋覓的光,在交談之中,閃閃發亮。

不過再好的拍黨也需要來回不斷的意見磨合,像是第一代酋長椅椅背有四顆釦子,後來經過改良變成三顆釦子就是Niels Vodder的建議。

相輔相成,缺少彼此定當無法走到現在。

 

在老資料裡,看見了當年Hans Bendix 於1963年繪製的Finn Juhl。

在北歐晃晃的日子裡,有時候找到的是玫瑰木版本珍貴椅子,有時候找到一直湊不齊的一組瓷器,有時候是在一個陽光普照的午後走入時光機。

至於一張45號椅的價錢與現在到底翻了幾倍?請鎖定下個月《尋寶專欄》,讓魚編說給你聽,聽聽在1950年還有什麼事情因為Finn JuhlNiels Vodder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