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晃晃尋寶故事
丹麥特輯:3 days of design
哥本哈根城的優雅是連流淌的空氣都特別乾淨,走在路上的人們、轉角的鮮花、櫥窗裡的蠟燭燭光,在這裡每一瞬間定格都像電影,看似平凡又美好。 正值一年最珍貴的季節,六月份的陽光很富足,在這樣怡然的天氣裡迎來第10屆由哥本哈根主辦讓設計專業人士、藝術家們為之瘋狂的年度慶典 3 days of design。 直白如其名,一年只有三天,一場關於設計、生活的盛會,在城市大街小巷裡展開。從工作室到展間,出現在老建築、美術館裡熱烈為期三天,全面公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設計愛好人士前往。 VG Living團隊特別選定出差日期,就是為了趕上這場盛會。走在街道上的快節奏跟周遭的氣質毫不違和,那樣的快速並非追趕而是充實,太多事情正在發生,必須拿出節奏感才能共舞。 拜訪代理的品牌也開發新的可能。 House of Finn Juhl 哥本哈根的展間,建築本身就是一段浪漫愛情故事,歸屬於Finn Juhl 妻子Hanne Wilhelm Hansen女士家族所有的房產。從前是哥本哈根全城最熱鬧的一間唱片行,聚集了各方文人名流,被視為時尚藝文指標。如今陳列著北歐設計經典家具們,更顯氣質出眾,絡繹不絕的人潮伴隨玻璃挑高天花板撒下的陽光,這裡不只是一間家具店,直接演繹出迷人的生活樣貌該是如何。 走進Sibast的展間,看見剛剛新品發表的咖啡桌在視覺的中心。平時詢問度極高的NO. 8 餐椅,成為大家交談的座椅,擺在它熟悉的國度,在日常裡親切可愛的讓人忍不住多按了好幾下快門。藝術與生活在這座城市裡是同時發生的,就像是在Warm Nordic展間一角展示著一位獨特創作者的作品,用一個又一個圖釘書寫成各式尺寸的信。 拐個彎,才發現多年前來熟識的店面換了新的品牌進駐。新的品牌是一個源自於丹麥的手工設計地毯品牌 Linie Design,將北歐美學的簡約俐落結合古老印度的編織技法成為全新演繹。 位在店裡中心乾淨米白色立板上的品牌精神,同時也是我們著迷設計,希望能將更多平凡美好的北歐生活帶入台灣日常的原因。...
丹麥特輯:3 days of design
哥本哈根城的優雅是連流淌的空氣都特別乾淨,走在路上的人們、轉角的鮮花、櫥窗裡的蠟燭燭光,在這裡每一瞬間定格都像電影,看似平凡又美好。 正值一年最珍貴的季節,六月份的陽光很富足,在這樣怡然的天氣裡迎來第10屆由哥本哈根主辦讓設計專業人士、藝術家們為之瘋狂的年度慶典 3 days of design。 直白如其名,一年只有三天,一場關於設計、生活的盛會,在城市大街小巷裡展開。從工作室到展間,出現在老建築、美術館裡熱烈為期三天,全面公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設計愛好人士前往。 VG Living團隊特別選定出差日期,就是為了趕上這場盛會。走在街道上的快節奏跟周遭的氣質毫不違和,那樣的快速並非追趕而是充實,太多事情正在發生,必須拿出節奏感才能共舞。 拜訪代理的品牌也開發新的可能。 House of Finn Juhl 哥本哈根的展間,建築本身就是一段浪漫愛情故事,歸屬於Finn Juhl 妻子Hanne Wilhelm Hansen女士家族所有的房產。從前是哥本哈根全城最熱鬧的一間唱片行,聚集了各方文人名流,被視為時尚藝文指標。如今陳列著北歐設計經典家具們,更顯氣質出眾,絡繹不絕的人潮伴隨玻璃挑高天花板撒下的陽光,這裡不只是一間家具店,直接演繹出迷人的生活樣貌該是如何。 走進Sibast的展間,看見剛剛新品發表的咖啡桌在視覺的中心。平時詢問度極高的NO. 8 餐椅,成為大家交談的座椅,擺在它熟悉的國度,在日常裡親切可愛的讓人忍不住多按了好幾下快門。藝術與生活在這座城市裡是同時發生的,就像是在Warm Nordic展間一角展示著一位獨特創作者的作品,用一個又一個圖釘書寫成各式尺寸的信。 拐個彎,才發現多年前來熟識的店面換了新的品牌進駐。新的品牌是一個源自於丹麥的手工設計地毯品牌 Linie Design,將北歐美學的簡約俐落結合古老印度的編織技法成為全新演繹。 位在店裡中心乾淨米白色立板上的品牌精神,同時也是我們著迷設計,希望能將更多平凡美好的北歐生活帶入台灣日常的原因。...
丹麥特輯:老件倉庫
冰冰的冷空氣味道,整理老件散發出來的木屑香味,一杯熱咖啡,通往這老件倉庫的門通常不大,但門後往往是另外一片天地。 Eric一直著迷於舊貨獵人影集,這一趟丹麥出差,跟在他身後看著,他其實早就把自己活成舊貨獵人的主角。 出差期間,前往的每間倉庫的配置不同,但多數擁有著器具整集排列的修繕室、分門別類堆成一座一座高塔的老件家具、依照主人個性或多或少會有幾處空間佈置搭配,他們就像是故事商人,賣的不只是物件,更多是寄託在這些物件上或許豐富或許平凡的故事。 屋外豔陽高照,屋內令人看的眼花撩亂的家具也很耀眼,在台灣的快節奏在這裡絲毫未見,一次只做好一件事,他們不疾不徐的運轉著倉庫日常。 ************************************************** 走訪的倉庫主人們來自形形色色的出身,有的是繼承家傳,有的半路出家,有的順水推舟走著走著從在意生活,最後成為了分享生活物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其中一位倉庫主人原本身為社工師,後來接觸到老件家具,從此踏上另外一條路。擁有溫暖的笑容跟細膩的心,準備了道地點心,讓風塵僕僕抵達的我們踏進倉庫那刻就像回到家中客廳。 每件詢問到的家具他都能清楚的說出價錢,面對幾百件選擇的倉庫,這樣的反應的確是一項驚人的技能,cyndi瞪大眼睛稱讚他的記憶力,但他笑得靦腆回答說:「每個人都會對在意的事情,記憶力特別好,像是我有朋友就很會記歌詞,但我一句也記不住~」真好,喜歡的事情同時是每天每天的工作,那的確會讓人精神抖擻。 因為疫情Eric好一陣子沒有出差了,依循著記憶裡的導航竟然在抵達來往許久的倉庫時迷失方向,找不到大門口,意外從側邊修繕室的小門進入。穿越了各式各樣的邊櫃收納區,才遇見這對可愛的母女。一家人住在偌大的莊園裡,日常與工作串聯在一起,一端是修繕室,中間區隔出幾處不同的陳列處,另一端有倉儲區跟直接可以對接上貨櫃高度的鐵門出口,讓上下貨櫃更加方便。 雖然媽媽年紀已高,但仍然會開著貨車出去收貨,我們抵達的這個上午,碰巧是媽媽剛收貨回來,打開後車廂廂門,直接要Eric走進車子裡挑熱騰騰的家具,很是可愛。 我們走走逛逛了好一陣子,離開之前再次經過一開始的修繕室,發現剛剛還在打磨的捲門櫃已經整理好了!Eric對阿康嚷著:「你看人家效率多高!我們一天可以整理幾個櫃子?你留下來學學!」倉庫主人女兒笑著說:「如果你太慢我們可能也不要你喔~」一來一往的玩笑逗得大家合不攏嘴,於是有了一張一眼瞬間的美好紀錄。 其實在這樣高效率底下,他們走著自己的節奏,凡事講求效率而不是單純趕進度,不重工有系統的做事,但一次只好好做好一件事,在那個專注得當下,一舉一動都好比一部寫實電影,速度不快但張力後勁很強。 在倉庫一角,看見了很丹麥的生活方式,體現了如此迷人的美學,是來自於如此基底,是流淌在血液裡、思維上的見解。 這趟出差前往的倉庫有大有小,小至十坪不到大到兩三個小時逛不完。面積對於收藏數量固然重要,但絕對不影響這些主人們對於物件的喜歡與珍視之情。其中最大的一間倉庫,一走進去讓人有股失去自己的錯覺。不論是明顯室內室外的溫差感又或是眼花撩亂數目龐大的庫存,都有種不真實的迷幻美感。 倉庫主人跟著我們穿梭在一條又一條走道之間,慢條斯理地反覆著同樣的紀錄工作,拿著手寫板,紀錄下商品編號,然後再將空白貼紙寫上「Eric」貼在被我們選走的物件上。 在這個當下是沒有時間感的,只有不斷的紀錄價格、拍照、量尺寸、確認這是我們買的第13件東西、第28件、第35件....,很有趣不只是一場尋寶,還會看見來自不同國家的收貨商的風格,心情隨著不同顏色貼紙起伏,先是快樂看見露在轉角的家具長的漂亮,近看才發現已經被別人搶先一步,只好繼續尋找下一件對的緣分的商品。 在這裡,我們花掉整整一個下午,以為終於要挑選完,又會被J引領到另外一處空間,以為是盡頭其實只是起點。甚至不止一層樓還有兩處像是通往神祕閣樓異世界的木梯,閃爍著屋底天窗灑落的陽光,呼喊我們上去,在這樣的閣樓裡,我們挖到幾張越來越難找的海鷗椅。 不只是倉庫主人經歷、空間大小令人印象深刻,在每間倉庫裡我們都能看到有系統的歸納整理,還有各式各樣因應數目繁雜物件而生的智慧小巧思。其中一位主人說,因為兒子的加入,重新整理了一次庫存系統,也在標籤上做了更明確的標示紀錄。的確,這間倉庫默默被魚編跟阿康列為心中的典範,所有物件清楚分門別類,尺寸標示清晰,甚至還有分區空間佈置搭配。 最最可愛的地方大概是nana寄放區,在倉庫一角,有一整區的玩具、辦家家酒的設施,讓nana在這個倉庫過得特別開心。 關起倉庫大門,出差也告一個段落,這趟久違的老件收貨之旅,雖然忙碌卻帶來滿滿的能量。在這一間間倉庫裡,我們再次感受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是一件迷人浪漫又別具意義的工作呢~生活可以這麼有趣,讓喜歡的物件一直延續!
丹麥特輯:老件倉庫
冰冰的冷空氣味道,整理老件散發出來的木屑香味,一杯熱咖啡,通往這老件倉庫的門通常不大,但門後往往是另外一片天地。 Eric一直著迷於舊貨獵人影集,這一趟丹麥出差,跟在他身後看著,他其實早就把自己活成舊貨獵人的主角。 出差期間,前往的每間倉庫的配置不同,但多數擁有著器具整集排列的修繕室、分門別類堆成一座一座高塔的老件家具、依照主人個性或多或少會有幾處空間佈置搭配,他們就像是故事商人,賣的不只是物件,更多是寄託在這些物件上或許豐富或許平凡的故事。 屋外豔陽高照,屋內令人看的眼花撩亂的家具也很耀眼,在台灣的快節奏在這裡絲毫未見,一次只做好一件事,他們不疾不徐的運轉著倉庫日常。 ************************************************** 走訪的倉庫主人們來自形形色色的出身,有的是繼承家傳,有的半路出家,有的順水推舟走著走著從在意生活,最後成為了分享生活物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其中一位倉庫主人原本身為社工師,後來接觸到老件家具,從此踏上另外一條路。擁有溫暖的笑容跟細膩的心,準備了道地點心,讓風塵僕僕抵達的我們踏進倉庫那刻就像回到家中客廳。 每件詢問到的家具他都能清楚的說出價錢,面對幾百件選擇的倉庫,這樣的反應的確是一項驚人的技能,cyndi瞪大眼睛稱讚他的記憶力,但他笑得靦腆回答說:「每個人都會對在意的事情,記憶力特別好,像是我有朋友就很會記歌詞,但我一句也記不住~」真好,喜歡的事情同時是每天每天的工作,那的確會讓人精神抖擻。 因為疫情Eric好一陣子沒有出差了,依循著記憶裡的導航竟然在抵達來往許久的倉庫時迷失方向,找不到大門口,意外從側邊修繕室的小門進入。穿越了各式各樣的邊櫃收納區,才遇見這對可愛的母女。一家人住在偌大的莊園裡,日常與工作串聯在一起,一端是修繕室,中間區隔出幾處不同的陳列處,另一端有倉儲區跟直接可以對接上貨櫃高度的鐵門出口,讓上下貨櫃更加方便。 雖然媽媽年紀已高,但仍然會開著貨車出去收貨,我們抵達的這個上午,碰巧是媽媽剛收貨回來,打開後車廂廂門,直接要Eric走進車子裡挑熱騰騰的家具,很是可愛。 我們走走逛逛了好一陣子,離開之前再次經過一開始的修繕室,發現剛剛還在打磨的捲門櫃已經整理好了!Eric對阿康嚷著:「你看人家效率多高!我們一天可以整理幾個櫃子?你留下來學學!」倉庫主人女兒笑著說:「如果你太慢我們可能也不要你喔~」一來一往的玩笑逗得大家合不攏嘴,於是有了一張一眼瞬間的美好紀錄。 其實在這樣高效率底下,他們走著自己的節奏,凡事講求效率而不是單純趕進度,不重工有系統的做事,但一次只好好做好一件事,在那個專注得當下,一舉一動都好比一部寫實電影,速度不快但張力後勁很強。 在倉庫一角,看見了很丹麥的生活方式,體現了如此迷人的美學,是來自於如此基底,是流淌在血液裡、思維上的見解。 這趟出差前往的倉庫有大有小,小至十坪不到大到兩三個小時逛不完。面積對於收藏數量固然重要,但絕對不影響這些主人們對於物件的喜歡與珍視之情。其中最大的一間倉庫,一走進去讓人有股失去自己的錯覺。不論是明顯室內室外的溫差感又或是眼花撩亂數目龐大的庫存,都有種不真實的迷幻美感。 倉庫主人跟著我們穿梭在一條又一條走道之間,慢條斯理地反覆著同樣的紀錄工作,拿著手寫板,紀錄下商品編號,然後再將空白貼紙寫上「Eric」貼在被我們選走的物件上。 在這個當下是沒有時間感的,只有不斷的紀錄價格、拍照、量尺寸、確認這是我們買的第13件東西、第28件、第35件....,很有趣不只是一場尋寶,還會看見來自不同國家的收貨商的風格,心情隨著不同顏色貼紙起伏,先是快樂看見露在轉角的家具長的漂亮,近看才發現已經被別人搶先一步,只好繼續尋找下一件對的緣分的商品。 在這裡,我們花掉整整一個下午,以為終於要挑選完,又會被J引領到另外一處空間,以為是盡頭其實只是起點。甚至不止一層樓還有兩處像是通往神祕閣樓異世界的木梯,閃爍著屋底天窗灑落的陽光,呼喊我們上去,在這樣的閣樓裡,我們挖到幾張越來越難找的海鷗椅。 不只是倉庫主人經歷、空間大小令人印象深刻,在每間倉庫裡我們都能看到有系統的歸納整理,還有各式各樣因應數目繁雜物件而生的智慧小巧思。其中一位主人說,因為兒子的加入,重新整理了一次庫存系統,也在標籤上做了更明確的標示紀錄。的確,這間倉庫默默被魚編跟阿康列為心中的典範,所有物件清楚分門別類,尺寸標示清晰,甚至還有分區空間佈置搭配。 最最可愛的地方大概是nana寄放區,在倉庫一角,有一整區的玩具、辦家家酒的設施,讓nana在這個倉庫過得特別開心。 關起倉庫大門,出差也告一個段落,這趟久違的老件收貨之旅,雖然忙碌卻帶來滿滿的能量。在這一間間倉庫裡,我們再次感受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是一件迷人浪漫又別具意義的工作呢~生活可以這麼有趣,讓喜歡的物件一直延續!
House of Finn Juhl Taipei-Copenhagen
什麼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在Eric心中答案很顯然是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從藝術品經營,走進老件家具拍賣,當初買下的第一代酋長椅老件開啟了Eric全新世界。從酋長椅出發,進而認識了Finn Juhl,因為鑽研這位家具設計師的背景,遇見了北歐四大巨匠,分別是Finn Juhl、Hans J. Wegner、Arne Jacobsen、Borge Mogensen,然後藉由他們的作品物件,重返1940年代至1970年代也就是「丹麥家具的黃金年代」。 疫情爆發前,Eric一年有半數時間都在北歐各國奔走,開著一台貨車尋寶,去當地工坊、刊登報紙收老件,走入丹麥人家中聽過無數傳家寶的故事。 他也去拜訪代理商,去開發更多可能,對他來說,開著貨車穿梭在城市鄉野,不只是工作,是在旅行的路上,是開往他夢想的藍圖上。 一個人的時候他這樣做,結婚生子後依然,跟老婆Cyndi帶著可愛的女兒nana一家三口一起踏上丹麥。 在丹麥的日子過很道地生活,不走觀光客行程,不住飯店,住的是丹麥人的Summer House在冬天裡成為Airbnb,於是房裡的裝飾擺件就是直擊丹麥生活的觀察。 在這裡煮飯、陪nana在廣場上跑跳、在港邊吃午餐發呆也在丹麥過了一個除夕夜。 這樣每年每年的洗禮,好像能把乾爽的空氣注入身體,好像能用感覺記憶最直接的丹麥美感,於是回到台灣,不論是介紹老件設計或是與客人討論新品在空間裡的佈置,就能順理成章的非常丹麥,好像用年年的短居把自己血液換成了一部分北歐血統。 每次回丹麥,行程裡必定會有一項是到哥本哈根的House of Finn Juhl旗艦店走走,看著同樣的品項換了一個空間是如何呈列。 House of Finn Juhl在各地是代理Finn Juhl新品的代理商統稱,所以在台灣民生社區一隅有House of Finn Juhl,在日本大阪有House of Finn Juhl,在英國倫敦有House...
House of Finn Juhl Taipei-Copenhagen
什麼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在Eric心中答案很顯然是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從藝術品經營,走進老件家具拍賣,當初買下的第一代酋長椅老件開啟了Eric全新世界。從酋長椅出發,進而認識了Finn Juhl,因為鑽研這位家具設計師的背景,遇見了北歐四大巨匠,分別是Finn Juhl、Hans J. Wegner、Arne Jacobsen、Borge Mogensen,然後藉由他們的作品物件,重返1940年代至1970年代也就是「丹麥家具的黃金年代」。 疫情爆發前,Eric一年有半數時間都在北歐各國奔走,開著一台貨車尋寶,去當地工坊、刊登報紙收老件,走入丹麥人家中聽過無數傳家寶的故事。 他也去拜訪代理商,去開發更多可能,對他來說,開著貨車穿梭在城市鄉野,不只是工作,是在旅行的路上,是開往他夢想的藍圖上。 一個人的時候他這樣做,結婚生子後依然,跟老婆Cyndi帶著可愛的女兒nana一家三口一起踏上丹麥。 在丹麥的日子過很道地生活,不走觀光客行程,不住飯店,住的是丹麥人的Summer House在冬天裡成為Airbnb,於是房裡的裝飾擺件就是直擊丹麥生活的觀察。 在這裡煮飯、陪nana在廣場上跑跳、在港邊吃午餐發呆也在丹麥過了一個除夕夜。 這樣每年每年的洗禮,好像能把乾爽的空氣注入身體,好像能用感覺記憶最直接的丹麥美感,於是回到台灣,不論是介紹老件設計或是與客人討論新品在空間裡的佈置,就能順理成章的非常丹麥,好像用年年的短居把自己血液換成了一部分北歐血統。 每次回丹麥,行程裡必定會有一項是到哥本哈根的House of Finn Juhl旗艦店走走,看著同樣的品項換了一個空間是如何呈列。 House of Finn Juhl在各地是代理Finn Juhl新品的代理商統稱,所以在台灣民生社區一隅有House of Finn Juhl,在日本大阪有House of Finn Juhl,在英國倫敦有House...
撥開灰塵,找回當年的經典設計
Eric對於傢俱的喜歡,促使他一樣一樣去搜集,一間一間工坊人家去串聯,如今擁有了自己的連結,像是代理廠商的聯絡、常去拜訪交流老瓷器的丹麥人家好友或是拍賣場上最新市場狀況。
撥開灰塵,找回當年的經典設計
Eric對於傢俱的喜歡,促使他一樣一樣去搜集,一間一間工坊人家去串聯,如今擁有了自己的連結,像是代理廠商的聯絡、常去拜訪交流老瓷器的丹麥人家好友或是拍賣場上最新市場狀況。
遇見某一部分的Niels Vodder — 下篇
看了椅面配置,發現了細微的差異,回到最直接的價格上,翻開當年泛黃的價目表,一切明朗清楚的擺在眼前。一張45號椅的價格落在800塊左右丹麥克朗,如今一張45號椅新品訂製是20萬以上台幣,如果這趟旅行能帶回些什麼,想必所有人都會把眼前看見的傢俱們通通帶回來。
遇見某一部分的Niels Vodder — 下篇
看了椅面配置,發現了細微的差異,回到最直接的價格上,翻開當年泛黃的價目表,一切明朗清楚的擺在眼前。一張45號椅的價格落在800塊左右丹麥克朗,如今一張45號椅新品訂製是20萬以上台幣,如果這趟旅行能帶回些什麼,想必所有人都會把眼前看見的傢俱們通通帶回來。
遇見某一部分的Niels Vodder — 上篇
眼前這位在中國擔任EMBA教授的男子的親姐姐是Niels Vodder孫子的第一任妻子。是的,穿越了幾千公里,聽起來很遙遠的那些事情,在這碰面的一瞬間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口中真切的日常。
遇見某一部分的Niels Vodder — 上篇
眼前這位在中國擔任EMBA教授的男子的親姐姐是Niels Vodder孫子的第一任妻子。是的,穿越了幾千公里,聽起來很遙遠的那些事情,在這碰面的一瞬間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口中真切的日常。